以太網經過40多年的發展,如其名稱“以太”—ETHER,已經達到開創者最初想到達到的境界,“以太無處不在”,成為人類信息社會無處不在的媒介。近幾年隨著互聯網、云計算和大數據快速發展,加速推動了IT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的建設,數據中心內部的以太網,新的一輪升級也在進行之中, 其中25G以太網備受青睞。
我們先看看數據中心的設備端口的變化,如下圖所示:
數據中心對于以太網的需求,來自兩個最重要的考量,一個是節能,一個是成本。與數據中心發展相關的領域,包括了“云”的發展,以及 Leaf/Spine矩陣式網絡架構。隨著服務器性能的進一步提升,也隨著數據中心內從leaf到spine層連接在向100Gbps升級,那么服務器從現有的10Gbps向25Gbps/50Gbps升級已經很有現實意義:因為10G的以太網速度標準往往滿足不了需求,而100G又太貴了,25G和 50G以太網標準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兩者的不足。此外,25Gbps和50Gbps每通道技術將是未來100Gbps(4個25Gbps)和400Gbps(8個50Gbps)以太網標準的基礎,因此業界普遍希望利用25G傳輸速率來替代現有的10Gbps速率。
25GE的技術優勢介紹
相對于40GE,25GE享有單一通道的成本優勢。如果是40G,則需要多個物理通道,因為它利用的是10G技術。對25G以太網來說,關鍵優勢是很多組件早已研制完成:因為100G以太網標準就是用 4個25Gbps匯聚而成的。所以兩種技術所用的組件可大量生產,從而推動價格的下降。通過四通道SFP接口(QSFP),100G拆分成4個25G,40G亦可以拆分成4個10G,因此多速率的以太網產品得以發展和應用。
用相同的低成本銅芯線纜獲得更快的性能與更高的基數,該規范規定:通過使用單一交換機/NIC SerDes通道,25千兆以太網鏈路所提供的帶寬相當于目前使用2對雙軸銅纜SFP+直連式銅纜(DAC)的10Gbps鏈路所提供帶寬的2.5倍。通過使用2條以25Gbps運行的交換機/NIC SerDes通道,50千兆以太網鏈路能夠提供比40千兆以太網鏈路多25%的帶寬。此外,和目前的QSFP+DAC布線相比,規范中僅使用了一半數量(4條)的雙軸銅纜。當各通道速率為25Gbps時,交換機與NIC芯片運行速度將變得更快,而功耗只會有略微的上升。然而,在帶寬實現標準化后,成本與功耗方面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。
和40GE相比較,25GE以太網服務器到25GE TOR交換機連接,25GE它能在機架內支持更高的服務器密度。
針對“端口密度”,相對于目前的10千兆或40千兆以太網連接,由“25千兆以太網聯盟”規范定義的25千兆和50千兆以太網鏈路能夠將各串行器/解串器(SerDes)通道以及雙軸銅纜線纜的性能提升2.5倍。這樣的性能可將每單位帶寬的機架級互聯成本節約50%以上,顯著改善MSDC運營商的盈虧水平。此外,該規范的實施還能夠拓寬網絡規模(通常被稱為基數),并且,相比40千兆以太網服務器到TOR連接,它能在機架內支持更高的服務器密度。
面對數據中心25GE和100GE以太網互連應用,提供完整的產品線,根據實際應用場景,可提供不同的方案組合,為客戶的方案選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,產品線如下所示: